首页汉语词典形而上形而上的意思
xíngérshàng

形而上


拼音xíng ér shàng
注音ㄒ一ㄥˊ ㄦˊ ㄕㄤˋ

形而上

词语解释

形而上[ xíng ér shàng ]

⒈  亦省作“形上”。

⒉  无形;抽象。

⒊  指精神方面,心理上。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形上”。

⒉  无形;抽象。

《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宋 朱熹 《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卷中:“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道器》:“成人成物,生天生地,岂后天形器之学所可等量而观,然《易》独以形上、形下发明之者,非举小不足以见大,非践跡不足以穷神。”

⒊  指精神方面,心理上。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倘其不安物质之生活,则必有形上之需求。”
张天翼 《皮带》一:“总而言之想争气,想对他们来一种形而上的报复,他非爬上去做个‘高’点的人不可。”

国语辞典

形而上[ xíng ér shàng ]

⒈  超乎形体之外者,即超经验界或本体界的事物。相对于形而下而言。

《易经·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

分字解释


※ "形而上"的意思解释、形而上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自信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宁信度,勿自信也”形而上学的固执。它是理想进取中折射出的生命的灵光,是孜孜追求路途中永恒的生命潮汐,是成功碑塔下第一块灵活辩证的基石。

2.让哲学家们从事他们的形而上的研究,探索出我们是否也是被邀请的宾客吧;那个近情的人却趁菜肴还没有冷的时候,狼吞虎咽起来。

3.文艺批评中,离开规律,牵肠挂肚抓住个别词句上纲上线,这种“左”的形而上学的倾向,早已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了。

4.但是,由于这两种理论脱离了实践的基础,因此,又不可避免地具有理论上的局限性,陷入各执一端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5.本文拟对这一领域中的互惠利他主义的博弈论模型及其形而上学预设进行哲学分析,以引玉之砖,促进国内哲学界对于动物行为学进展及其哲学问题的关注。

6.良多人都以为心思学宛如彷佛形而上学,懂心思学的人就能看穿人心,因而对心思学抱有敬重的曲解。

7.教育学不但有人伦日用的形而下目的,而且还有形而上的追寻。教育学的形而上追求就是寻求一般,把握基本原理。

8.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9.即便哲学真的就这样在科学体系中安营扎寨,它也并不因此就非得要彻底放弃与作为形而上学之标志的整体性的联系。

10.他批判形而上学的文章,堪称不刊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