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ichù

来处


拼音lái chù
注音ㄌㄞˊ ㄔㄨˋ

繁体來處

来处

词语解释

来处[ lái chù ]

⒈  谓来而安处。

引证解释

⒈  谓来而安处。

《诗·大雅·凫鹥》:“鳧鷖在渚,公尸来燕来处。”
毛 传:“处,止也。”
郑玄 笺:“其来燕似若止得其处。”

⒉  所来的地方。

唐 郑谷 《石门山泉》诗:“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你来处来,去处去,休迷了正道。”

⒊  指来历,出处。指引文或典故的来源。

宋 黄庭坚 《答洪驹文书》之二:“老杜 作诗, 退之 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未渠央》:“今人诗句多用未渠央事,往往不究来处。”

国语辞典

来处[ lái chù ]

⒈  来源、出处。

如:「我习惯在剪报资料上注明日期、来处,方便日后查阅。」

分字解释


※ "来处"的意思解释、来处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据悉,三口铡刀是传说中包公用来处决罪大恶极的人,龙头铡刀专斩皇亲国戚,虎头铡刀专斩大臣,狗头铡刀斩平头百姓。

2.赌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处分自己。

3.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4.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5.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6.学习哲学的最佳途径就是将它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处理:跟踪它的每一点蛛丝马迹、每一条线索与暗示,以便查出谁是真凶,谁是英雄。

7.有关“本身原则”和“理性原则”。目前我国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习惯以“本身原则”来处理案件,青睐这种低成本的执法原则是由于知识水平等能力低下的必然选择,因此,面对我国反垄断法中的“理性原则”条款,执法者会感到无所适从。薛兆丰

8.为了使三维地形更具逼真性,采用纹理映射和光照映射来处理细节。

9.如果你正用常识来处理会很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或是正把虚荣当成是实惠的话,令人遗憾的说,你也许已经变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旧式人群。

10.仙山楼阁间,往来处非仙即道,浮生若梦,世事沧桑,多少年后,沧海桑田人间变换,你可曾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