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拼音bǐ jì
注音ㄅ一ˇ ㄐ一ˋ

繁体筆記
词性名词 动词


笔记

词语解释

笔记[ bǐ jì ]

⒈  用笔所做的记录。

听课笔记。
记笔记。

note;

⒉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

笔记[ bǐ jì ]

⒈  用笔记录。

take down;

引证解释

⒈  古时称散文为笔,与韵文相对时,称笔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 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 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⒉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烧掉房子的事,据 宋 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 蒙古 人的。”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三:“现在引 明 人笔记一则为例。”

⒊  用笔记录。亦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 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七章:“土改队员和一些认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
孙犁 《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

国语辞典

笔记[ bǐ jì ]

⒈  随笔记录的文字。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札记

⒉  记录。

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

⒊  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譌、或综述古义。

宋·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分字解释


※ "笔记"的意思解释、笔记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如饥似渴地记笔记、做剪报,分门别类,然后综合比较,十几年来坚持不辍。

2.我的做法是找一本笔记本,然后从字典上把英汉意思抄上去,英语单词或词组抄在左边,汉语意思抄在右边。

3.林筱忆接过全部本子,随意抽出一本,一打开大致一看觉得还不错,可没看多久就发现了问题,每次的笔记,开头都很工整,到后面就差强人意了,楷体变草体。

4.吴若权的演说在星期天早上举行,大学生座无虚席,演说完还留在座位上“整理笔记”。

5.从你工作间带走废纸是我照着你的笔记写封信给我。

6.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弗兰西斯·培根

7.她一杯一杯地喝着咖啡,用她最好的钢笔在价格不菲的亚麻色笔记本上写下短小的观察笔记和故事构思。情绪偶尔变得恶劣时,她会怀疑自己对文字的热爱其实只是对文具的恋物癖在作祟。真正的作家,在废纸片、汽车票、牢房的墙上也一样文思如泉涌。而爱玛面对克重一百二十以下的纸张完全没有灵感。

8.王老师坚持作读书笔记,积累了许多珍贵资料。

9., 偶然回想,已踏过的岁月。有多少值得保留,又有多少需要删除。泛黄的笔记,是那般陈旧。这年头什么最珍贵?

10.我们长话短说,即使你们到现在还没有完全了解,你们中有笔记本的,台式机的人,现在也应该编写程序了,我承认这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