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皦不昧的成语故事


不皦不昧

拼音bù jiǎo bù mèi

基本解释皦:清白、清晰;昧:糊涂。形容恍恍忽忽,难以捉摸。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暂未找到成语不皦不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皦不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语重情深 严复《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忽蒙佳什誉过庭,语重情深谁敢荷?”
天经地义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论黄数白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杀鸡取卵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明争暗斗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路无拾遗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之死靡二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雄心壮志 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春冰虎尾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