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的成语故事


三思而行

拼音sān sī ér xíng

基本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行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为人谨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即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与不做。孔子都不赞同他的观点,认为只要再思就行,如果三思就会患得患失,疑惑不定了。不过看问题应该是一分为二,客观地分析问题。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思而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晕头转向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鼠凭社贵 南朝 梁 沈约《恩幸传论》:“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
犀牛望月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四书五经 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将功补过 《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秣马厉兵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举贤任能 《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九霄云外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惹事生非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角巾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