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民的成语故事
![伐罪吊民](/d/file/titlepic/chengyu22313.png)
拼音fá zuì diào mín
基本解释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暂未找到成语伐罪吊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伐罪吊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进种善群 | 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
穷年累世 |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谨小慎微 |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
满天星斗 | 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
青山绿水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
金光闪闪 |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
患难与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
晓以大义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